跨領域學習,創造個人利基

猶記當年首次踏進企業校園徵才會場,一家企業的招募負責人親切地問我:「同學,你認為自己與其他大學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?」平常很愛說話的我,當下腦袋裡一片空白,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。那時我第一次認知到,努力走出與眾不同的前程有多麼重要。

大學主修資訊管理領域課程期間,領會到資訊管理的本質可以說是「科技」和「組織」二者的關係,而組織是由「人」所組成的群體,因此更可以說是「科技」和「人」二者之間的關係。當時我便尋思著,除了資訊科技產品的管理之外,是否也要懂得管理資訊科技相關專業人員才行呢?而在參與社團活動的同時,我學習到許多與人相處的技巧,更了解到為組織妥善規劃人力資源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任務。

正因為我所參與的活動之中皆特別需要與人進行接觸或溝通,當我學習到「組織行為」與「人力資源管理」兩門課程時,也就特別用心聆聽,進而培養出濃厚的興趣來。在校也常有聆聽高科技產業管理階層演講的機會,從提出「學習型組織」的當代管理大師Dr. Peter M. Senge蒞校演講,到選修副校長李誠教授所開授的「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」課程之中,都在在強調了「人」是企業最珍貴也最重要的資源,更是高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輕忽的重要元素,不少企業、機構更將傳統的人事部門提升至副總裁級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。

我在看到了人力資源專才需求提升的同時,也應用策略大師Michael E. Porter所提出的差異化策略在自身上:想在眾多優質且同質性高的人力資源潮中脫穎而出,獲得求才者的青睞,我必須具備相對多工、多職能的技能,同時具備多項語言能力,或是擁有第二、第三項專長,才能為自己增添附加價值,以差異化的方式,凸顯個人獨特的優勢。

最後,我選擇推甄本校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,在學涯上順利地轉了個彎,打算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出更多的選擇、機會。

優劣勢分析,找到個人定位

場景還是在企業校園甄才會場上,不過此時的我已是人資所一年級的學生,正坐在國際會議廳中,聆聽各大企業介紹概況、了解其所重視的人格特質與技能,同時留意是否有適合自己的職缺。這是我第一次認知到,踏上與眾不同的前程後,善加利用已具備的優勢會更為重要。

起先,我分別歸納數個有興趣的職缺所要的must-have與nice-to-have,找出各大企業共同關注的素質與能力,並找出自己滿足與缺乏的項目。除了滿足的部份必須持續維持以外,缺乏的部份更要在應徵工作以前努力加強。再來,我向許多師長與業界前輩請益、討教,也和很多同學與朋友討論、分享,從他人檢視的眼光下找到自我認知的盲點,評估自己所有的素質與能力之優劣與強弱,以此為基準排出各個職缺的優先順序,並且僅鎖定三個職缺來準備求職文件。


由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,在應徵面試時能夠清楚定位自己,提出「自己與其他研究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」,並如何應用所學來完成該職位所要負責的工作,及表達願意接受長期出差的工作機會,因而有機會能夠加入現職公司擔任工作多元豐富有趣的顧問一職。

 


...續待 (to be continued)

-------------------

peter_chung  

"真正身懷絕學又極具雄心的人,才是企業最不可取代又留不下來的一群!你是人才嗎?我是 Peter Chung"

顧左右也問前後 - 顧問工作的甘與苦 (二)


arrow
arrow

    Alan 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